第二十九章 招兵买马_明末振兴方略
笔趣阁 > 明末振兴方略 > 第二十九章 招兵买马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九章 招兵买马

  朱慈烺要证明自己是真太子,只要能在福王登基之前到南京,有李邦华就够了。但如果他想真正控制南京朝廷,压制住江北的几个军头,以及左良玉,郑芝龙等人,还必须掌握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。

  如今,他麾下只有不到一百骑兵和林家寨的三百余青壮寨丁,这点兵马到南京是远远不够的,他还必须在路上拉起一支队伍。

  这种情况下,运河沿岸吃苦耐劳,身强体壮,而且组织度极高的纤夫,便是他最好的选择。

  当然,南下的时间依旧紧迫,朱慈烺不可能抽出时间来练兵,他能做的就是沿途搜罗各州府的武库,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还能装装样子的刀枪棍棒,至于甲胄弓弩,火枪马匹,就完全不用想了。

  不过,在清军南下之前,他只需要压制住江北的那几个军头即可,手中的近百骑兵加上两三千手握刀枪棍棒的纤夫,便足够了。

  这些兵马对付不了鞑子,还打不了你几个残兵败将?

  而且,他现在手上还有能装备百余骑兵的马匹和甲胄刀枪。

  船队南下的路上,大规模练兵虽然不可能,但从两三千纤夫中选出百余精悍,装备甲胄,在那二十几艘大船甲板上排练阵型,却是完全可行的。

  江北实力最强的四个军头,每人手中也不过是数百精锐而已,装备还没有朱慈烺麾下的护卫精良,剩下的几乎都是缺少武器装备,甚至吃不饱饭的士兵,或者是裹挟的青壮,战力远比不上这些原本就是同乡,且组织度极高的纤夫。

  只要手里有了这支军队,包括左良玉在内的所有军头都不会再敢骄纵跋扈,他们原本就没有自立的反心。朱慈烺要做的,就是借着手中的军队和权力,在南京京营的基础上,把他们一个個统合,或者是分拆架空。

  临清城外,运河码头边的空地上,林家寨的近百名妇人正在卖力地烧着火,五十多口大锅咕嘟咕嘟的往外吐着白雾,锅下的金黄色火苗不停从临时搭建的土灶缝隙里冒出,锅中的粥香更是一阵阵飘出。

  很快,粥香就飘进了附近的窝棚里,无数饥饿的男女幼童好像炸了锅似的,从里面疯狂涌出,他们听说今晚钦差老爷要施粥,确定招揽事宜,一个个都在等着,兜里仅剩的那点口粮,完全没动。

  朱慈烺自然没有打出太子南幸的旗号,这样太过招摇了,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李邦华的名号,已经够用了。

  隔着一百多名披坚执锐的战兵和林家寨寨丁,这些长则走了数百里,短则也走了五六十里,此时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的男人,女人,以及他们腰下畏畏缩缩躲在身后的小孩,直接将大锅围得水泄不通,看着飘出香味的大锅,他们都在不停的咽着口水。

  而边上,李邦华和周世显按着朱慈烺的指示,在林永安的协助下,将带领着这一千多名纤夫青壮的四十多个小头领,全都集中了起来。

  运河沿岸的纤夫,为了出门在外不被欺负和顺利讨要工钱,往往都是按照不同地域来区分亲疏,抱团取暖的。

  他们多则百余人,少则二三十人,便会有一个共同的话事人,平时拉纤议价便是由着这个话事人主持,和别的拉纤队伍起纠纷的时候,也由这个话事人带头解决。

  朱慈烺要控制这一千多名纤夫,以及他们的近三千名家属,就必须要先控制住这些话事人。否则,仅凭他麾下的数百兵马,南下还有上千里的路程,到了徐州,这些招揽来的人马恐怕一半都不剩了。

  而且,这还只是第一批,等到了东昌府城,济宁州,他还要开始第二,第三次招揽,用第一批挑选出来的精悍和沿途搜拢来的,依旧忠于大明的地方官吏进行管理。

  北直隶,山东段运河沿岸的纤夫虽然数以万计,但愿意跟着南下,而且有南下能力的,十不足一。

  朱慈烺虽然想带更多人南下,但他的实力不足,只能是沿途将各州县府库搜罗来的多余粮草直接散发出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